top of page

探索台灣工藝陶藝發展軌跡與現代陶藝家的創新

台灣工藝陶藝的歷史發展和生活的關係

台灣的陶藝工藝歷史源遠流長,甚至可以追溯到原住民時期。當時原住民利用居住的環境而獲得豐富的陶土資源,製作出各式各樣的陶器,這些作品不僅用於日常生活,還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文化和經濟活動。隨著漢人移入,特別是明清時期,這些陶藝家也將之陶藝技術與工藝跟著長居而傳入台灣,並且和本地的傳統陶藝相融合,漸漸形成獨特的台灣陶藝風格。在這個過程中,不同地區的陶藝作品展現了各自的特色,如南部的泥鰍窯、北部的薪傳窯等,豐富了台灣陶瓷的多樣性。如今陶藝工藝技術在台灣已經到了成熟的階段,許多陶藝家開始尋求新的思路,結合充滿現代感的設計,以藝術美學為底蘊,有些仍適合生活上的使用,有些則以藝術的觀點為出發,以另一風貌來演繹陶藝的形態展現。


台灣陶藝的變化和轉型

1.生活陶原型到工藝品

起初在一般傳統的觀念上,台灣的陶器或者陶瓷品大部份還是只著重在生活上使用。隨著工藝的技術成熟發展,人們開始在工藝上做些變化,甚至朝向陶藝視覺藝術方面轉變,不一定具有功能性,但卻在無形中產生了現代工藝品的出現。

2.日治時後期及工業轉型

日治時期,台灣的陶瓷產業進入了現代化的發展階段。當時政府積極推動工藝產業,並引進先進的設備和技術,使得台灣的陶瓷產品不僅滿足了國內需求,還出口到國際市場,成為當時台灣重要的出口產品之一。到了20世紀後期以及21世紀初,台灣陶瓷進入了更加多元化和創新的階段。許多陶藝家開始尋求結合傳統技藝與現代設計的新路徑,推動了台灣陶瓷藝術的再次轉型和發展。

3.工藝品升級版的藝術

今日我們所見的陶藝工藝,已經有明顯的不同定義;現代工藝品在造型上的變化,不再只是單純的傳統技術或是材質上的精益求精,而是文化內涵的堆疊溢出,同時在觀念思維上更具現代感的突破與融合。台灣陶藝在經歷多次的轉型創新之後,現代的工藝陶藝家在國際舞台上的表現,已經為台灣陶瓷工藝墊定了強而有力其獨特的技藝和文化魅力。本文除了將深入探索台灣工藝陶藝的歷史發展,以及陶藝工藝的入門及製作過程,帶您一同了解這個富有深厚底蘊的藝術領域。


陶藝入門及製作過程

陶藝製作是一門結合技術與創意的藝術,同時平民百姓最容易入門的藝術管道。這裡將介紹陶藝的基本工藝過程,從原料的準備到最終的成品燒製,讓您了解陶藝家如何透過這些步驟創造出精美的陶瓷作品。

1. 原料與工具準備 

陶藝的基本材料主要包括陶土和釉料。陶土的種類和來源直接影響到最終作品的質地和特性,而釉料則可以增添作品的色彩和表面效果。陶藝家需根據作品的設計需求選擇適當的材料。

2. 捏塑或拉坯 

陶藝的起步通常是從捏塑或拉坯開始。捏塑是將陶土揉成均勻的泥團後,用手捏塑出基本形狀;而拉坯則是將陶土置於轉盤上,通過手工或機械的力量,將其拉成所需的形狀和厚度。

3. 修整與裝飾 

完成拉坯或捏塑後,需要進行修整和裝飾。這包括修剪多餘的陶土,使其形狀更加精確,並在表面進行刻痕或加入陶雕等裝飾。

4. 乾燥與初次燒製 

製成的陶瓷作品需進行充分的乾燥,以去除內部水分,避免在燒製過程中爆裂。完成乾燥後,陶瓷作品首次進行低溫燒製,稱為初次燒製或體燒,使其硬化並變成陶瓷的基本形態。

5. 釉料塗裝與再次燒製 

完成初次燒製後,陶瓷作品需進行釉料塗裝。釉料不僅能使作品表面光滑均勻,還可以賦予作品不同的色彩和效果。最後,作品進行高溫燒製,使釉料與陶瓷完全融合,形成最終的陶瓷作品。

陶藝的每一個步驟都需要細心和專業的技術,每一位陶藝家也都有其獨特的創作風格和技術偏好,這使得每一件陶瓷作品都充滿了個性與魅力。


陶藝台中課程體驗

近年來,隨著文化知識的推廣,陶藝或陶瓷是最容易入門的藝術生活美學。人們藉由與泥土揉搓的過程中,特別有一種舒解壓力的放鬆,同時在塑形與彩繪裡,獲得深深的個人成就與滿足感。

除此之外,隨著對傳統工藝的重新詮釋和現代設計的融合,台灣的陶藝家積極地參與國際賽事與爭取展出的機會,獲獎成就大大地奠定他們信心,同時在國際舞台也愈來愈受到重視。這些陶藝家們不僅專注於傳統的窯燒技術,還對於創新材料和工藝技術有著深入的探索。他們常常將自然景觀、民間故事或個人情感融入作品之中,創造出充滿生命力和獨特韻味的陶瓷作品。據此,在台中陶藝教室的教學及體驗課程,如後春筍般開始蓬勃發展。他們提供不同層次和風格的教育訓練,這些平台不僅培養了一批批具有潛力的新生代陶藝家,還促進了陶瓷藝術的多元的發展和交流空間。


74藝術中心陶藝生活美學

台中巿藝術亮點商家74藝術中心締造百餘場策展丶百餘部影片丶社群平台累積百萬人次的瀏覽人次,創辦人李文武老師一直戮力為藝術美學開創新的舞台。在74藝術中心裡的展覽中,又以陶藝為主軸,經常邀請新銳的陶藝創作者,甚至遠近知名的台灣陶藝陶瓷到台中場地展出。展出作品風格迥然不同,有微晶共振下的多釉彩燒丶有閃光釉的獨特金屬光澤丶有陶雕多媒材的立體多重宇宙丶有釉下彩的璀麗如畫丶有法華彩的鎏金巧手丶有柴燒青花瓷的古意丶有手揑岩刻的粗獷寫意丶有紅磚創意的古樸秀麗丶有童趣畫風的純真丶有環境人文的議題創作丶有人偶塑型的輕風拂面自在丶有不施釉渾然天成的自然素燒....等等,百種樣貌的陶藝展覽,讓賞者有不同的視覺刺激與饗宴。74藝術中心創辦人李文武致力於「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為積極推廣目標,每一場的藝術展覽均是生活化自然表現,同時也是視覺與心靈的療癒之所。

台中巿74藝術中心經常舉辦陶藝展覽活動,受邀者都是頂頂有名的陶藝家。圖拍攝/金小編


值得認識的3位台灣女性陶藝家

1.張美雲:法華彩鎏金擠泥勾勒法的大師

出生於台灣新北市鶯歌區的張美雲,18歳開啟了對陶瓷藝術展現出卓越的興趣和天賦。她在陶瓷藝術的早期學習中,深受當地豐富的陶瓷文化和傳統技藝的啟發,這些成為了她後來創作的基石和靈感來源。


法華彩鎏金擠泥勾勒法的創新

張美雲的創作以其獨特的法華彩鎏金擠泥勾勒法為特色,這一技法結合了古老的鎏金工藝和擠泥勾勒技法,將傳統與創新融為一體。在這種技法下,她將彩色釉料在陶瓷表面塗抹,然後利用擠泥的技術在釉面上勾勒出精細的圖案和紋理。最後,通過鎏金的工藝使得作品在光線下展現出金屬般的光澤,增添了作品的豐富層次和視覺效果。


鶯歌窯的影響與文化背景

鶯歌窯作為台灣陶瓷的重要代表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這裡的陶瓷技術自唐宋時期便開始發展,並且在明清時期達到了顛峰。張美雲深受鶯歌窯陶瓷工藝的影響,尤其是其複雜精湛的彩繪技法和釉面處理技術,這些成為了她後來創新的基礎。尤其擅長於法華彩鎏金的創作,在2023年受邀於74藝術中心展出個展,主題為「變古拔新」。之後經由74藝術中策展於台中歷史古蹟梧棲文化出張所丶桃園南崁兒童藝術村亦有展出。

張美雲受74藝術中心之邀展出個展,主題為「變古拔新」。圖/74藝術中心

張美雲的經歷十分豐富,作品廣為社會大眾青睞典藏。圖/74藝術中心


張美雲的作品風格與主題

張美雲的作品風格豐富多變,既有靈感於自然風景和動物的靜物作品,也有反映人生哲理和文化意涵的抽象作品。她善於通過陶瓷的表現力來傳達內心的情感和思想,每一件作品都充滿了她對生活和藝術的深刻體驗。

張美雲作品華麗富貴,常以富貴吉祥為主題運用在陶瓷作品上。圖拍攝/金小編

在她的作品中,常見的主題包括花鳥、山水、詩詞等元素,這些不僅展示了她對自然和人文的獨特理解,也展現了她對於陶瓷材料以自創的擠泥勾勒技法的精湛掌握其中。張美雲的作品在色彩的運用和造型的表現上,呈現出高度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深深吸引了觀眾和收藏家的目光。

張美雲作品觸感立體,圖案取富貴吉祥為諧音,如花開富貴丶五蝠臨門丶杮杮如意。圖拍攝/金小編


張美雲在陶瓷藝術界的地位與影響

張美雲不僅是一位傑出的陶藝家,也是台灣陶瓷藝術界的重要推動者和影響力人物。她積極參與國內外的陶瓷展覽和文化交流活動,推廣和傳承鶯歌窯的傳統工藝,並將其發展為具有現代風格和國際影響力的藝術形式。她的作品不僅在台灣國內廣受好評,還在國際上獲得了高度的認可和收藏。她的創作精神和對於藝術的熱愛,啟發了許多年輕一代的陶瓷藝術家,推動了台灣陶瓷藝術的持續創新和發展。張美雲以其法華彩鎏金擠泥勾勒法在台灣陶瓷界獨樹一幟,她的作品不僅反映了鶯歌窯豐富的文化遺產和創新精神,也通過其獨特的藝術語言,深深觸動了觀眾的心靈。她的創作展示了台灣陶瓷藝術在當代的活力和魅力,為世界展示了這塊土地上獨特的藝術風貌和文化精神。


2. 許淑敏:人型人偶雕塑陶藝的巧匠

許淑敏出生於台灣恆春,她的作品充滿了對於人性和情感的深刻體悟,每一件作品都帶有她對生活和藝術的獨特理解。在2022年受邀於74藝術中心展出個展,主題為「拂風自在」。之後經由74藝術中策展於台中歷史古蹟摘星山莊,亦展出佳評如潮。

許淑敏受74藝術中心之邀展出個展,主題為「拂風自在」。圖/74藝術中心

許淑敏的經歷十分豐富,作品廣為社會大眾青睞典藏。圖/74藝術中心


人型人偶雕塑的技法與風格

許淑敏的人型人偶雕塑作品,以其細膩的雕刻技巧和豐富的表現力而著稱。她對於人體比例、肌肉結構以及表情的捕捉十分精準,使得每一個雕塑都具有高度的真實感和生動性。在材料選擇上,她常常選用高質量的陶土和釉料,並通過精心的燒製和處理,使作品在色彩和質感上達到最佳效果。

除了技術上的精湛,許淑敏的作品還融入了豐富的情感表達和精神意涵。她通過人型人偶的形象,探索人類的情感世界和內心深處的澎湃波動,呈現出對於生命、愛情和靈魂的深刻思考和反思。


在74藝術中心展覽期間,有二分之一的雕塑泥作人偶塑像,是以女兒為原型創作的作品。以手塑丶陶板的方式塑形,再施以化妝土及釉藥進行彩繪。紅色的頭髮是特別以故鄉恆春後壁湖紅土為基底,加增加釉色層次。飛揚的紅髮以及輕鬆自在的面容,充分體現許淑敏對台灣故鄉土地的熱愛。

許淑敏的人偶作品充滿靈動的輕盈體態,自然純真的樣貌,彷彿不受世間污染的精靈一般。圖拍攝/金小編

許淑敏的少女系列,以自己的女兒可愛純真的面容為發想。圖拍攝/金小編


作品主題與表現形式

在許淑敏的作品中,常見的主題包括人類的日常生活場景、社會議題和個人內心世界的表達。她善於捕捉生活中的細節和情感,並通過雕塑的形式將其具象化和表達出來。例如,她可能通過一個靜坐的姿態、微笑的表情或者手勢的動作,來傳達出一種特定的情感或者故事。許淑敏的作品不僅在人偶立體獨特,她的陶壼作品也經常獲獎。

許淑敏的陶壼系列,整體造型把實用與藝術結合為一。圖拍攝/金小編

許淑敏的陶壼系列,經常獲獎,這只作「水雲間」也是奪獎作品之一。圖拍攝/金小編

許淑敏的作品風格多樣,既有寫實主義的作品,也有抽象表現主義的探索。她善於通過不同的表現形式和材料,來呈現出作品所要傳達的內容和情感。這些作品不僅在藝術創作上顯示了她的多樣性和豐富性,也深深觸動了觀眾的心靈。

許淑敏作品多元且獨幟一格,廣為社會大眾青睞深受好評。圖拍攝/金小編


許淑敏的藝術影響與社會貢獻

許淑敏不僅是一位優秀的陶藝家,也是台灣藝術界的重要人物之一。積極參與國內外的陶瓷展覽和文化交流活動,2013在高雄成立「觀陶坊」陶藝工作室通過教學的形式,將自己的經驗和技術傳授給下一代的藝術家和學子。她的影響力不僅侷限於藝術創作本身,還涉及到對於社會和文化的貢獻與引領。

2016年~2023年間她經常參賽並獲得佳績捷報,個展與聯展更是資歷豐富。其作品常常被收藏於各大藝術館和私人收藏,尤其拂風自在之希望未來作品,受到台南巿文化局的賞識設置戶外裝置的公共藝術,期許讓更多人可以欣賞到她獨特的風格。她的創作精神和對於藝術的熱愛,不僅豐富了台灣陶瓷藝術的內涵和多樣性,也為全球藝術界帶來了新的視野和啟發。

許淑敏作為一位台灣陶瓷藝術的重要代表之一,她的人型人偶雕塑作品不僅展示了技術上的精湛,還深刻描繪了人性的多樣性和情感的豐富性。她的作品通過雕塑的形式,打開了觀眾心靈的窗戶,使人們能夠深入思考生活的真諦和意義。許淑敏的藝術成就和影響力,為台灣陶瓷藝術的發展和推廣做出了重要貢獻,並且在全球藝術舞台上獲得了廣泛的讚譽和尊重。


3. 鄧雅姍:精緻釉下彩陶藝的巧匠

鄧雅姍(Emma)生於台灣屏東,自幼對藝術即顯露出濃厚的興趣。她的藝術生涯早期,便展現出對陶瓷藝術的熱情和獨特的創作天賦。鄧雅姍專注於釉下彩陶藝的探索和創新,其作品以其細膩的彩繪技巧和豐富的色彩效果而著稱。在2023年受邀於74藝術中心展出個展,主題為「精緻釉下彩。以陶作畫」。之後經由74藝術中策展,2024年1月於南崁兒童藝術村,展出亦深受好評。

鄧雅姍受74藝術中心之邀展出個展,主題為「精緻釉下彩。以陶作畫」。圖/74藝術中心

鄧雅姍以油畫技法運用在陶藝上,作品廣為社會大眾青睞典藏。圖/74藝術中心

鄧雅姍因獨特的釉下彩陶藝技法,2024.3月開始接受任職興大後繹社區大學陶瓷釉的教學老師。圖/鄧雅姍提供


釉下彩陶藝的技法與特色

釉下彩陶藝是一種古老而精密的技術,其過程包括在已燒製的陶器表面上塗抹多層彩料,然後再次進行燒製。這種技法要求藝術家具有高超的技術和對於彩料特性的深刻理解。鄧雅姍通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掌握了釉下彩陶藝的精髓,並且在其作品中發揮出色彩的豐富性和表現力。

她的彩繪作品常常選擇自然風景、動植物以及日常生活場景作為主題,並將這些元素巧妙地融入到陶瓷器物的表面之中。無論是色彩的選擇還是細節的表現,都展現了她對於自然美和生活情感的獨特詮釋。

鄧雅姍以油畫堆疊技法運用在陶藝上,而以柴燒方式製成,可說難度非常之高。圖拍攝/金小編


作品風格與主題

鄧雅姍的陶瓷釉下彩鮮豔亮麗,彷彿油畫般的畫作,每一件作品都帶有她深深的個人風格和情感表達。她的作品不僅僅是單純的裝飾品,更是一種對於生活和自然界的詩意追求和探索。通過精緻的彩繪技法,將一片春日的花海或者一隻優雅奔馳的駿馬,完美地呈現在陶瓷器物的表面上,使觀者不禁為之驚歎。

像油畫一般的風景,你很難想像經過1250以上的高溫柴燒,顏色依舊保持著原來的樣子,鄧雅姍的高超的技法令人讚嘆。圖拍攝/金小編


文化意涵與社會貢獻

鄧雅姍的作品不僅在藝術創作上有著卓越成就,她也積極參與和推動台灣陶瓷藝術的發展和推廣工作。她常常參與國內外的陶瓷展覽和文化交流活動,並且通過教學和工作坊的形式,將自己的經驗和技術分享給年輕一代的藝術家和學子。

她的作品受到大眾的青睞,並且深受評論家和收藏家的喜愛與推崇。她的創作精神和對於藝術的無限熱愛,不僅豐富了台灣陶瓷藝術的內涵和多樣性,也為全球藝術界帶來了新的視野和啟發。

鄧雅姍作為一位台灣陶瓷藝術的重要代表之一,她的釉下彩陶藝作品展示了高度的技術水平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她的作品通過色彩的運用和主題的表現,呈現出生活的美好和藝術的深邃。鄧雅姍的藝術成就和影響力,不僅豐富了台灣陶瓷藝術的發展,也為全球藝術愛好者帶來了一場視覺和精神的盛宴


值得認識的3位台灣男性陶藝家

1.謝嘉亨:獨幟一格的火車陶藝先驅與閃光釉大師

謝嘉亨(Hsieh Chia-Heng)是台灣當代陶藝界的重要人物之一,以其精湛的閃光釉技法而聞名。他的作品不僅在台灣國內廣受愛好者和收藏家的喜愛,還在國際上獲得了高度的評價和關注。這篇文章將探索謝嘉亨的生平、藝術風格和創作理念,以及他在陶藝火車上的貢獻和影響。


謝嘉亨的生平和藝術背景

謝嘉亨1965年出生於台灣台北巿,從小對陶藝展現出興趣和天賦。深受古典和當代藝術的影響,特別是對於陶瓷藝術的熱愛。後到西班牙接受嚴格的學術訓練和實踐經驗,於西班牙馬德里大學陶瓷化工碩士畢,並取得西班牙馬德里陶瓷學院陶藝家文憑之後,他開始專注於陶藝的研究和創作。

謝嘉亨的早期作品主要探索陶土和火焰的化學反應,並尋求在燒製過程中創造出獨特的色彩和表面效果。他不斷挑戰傳統陶瓷技法的極限,尋求新的創作可能性。這些努力最終使他掌握了閃光釉技法的精髓,並成為該領域的權威人物之一。在2020年受邀於74藝術中心展出個展,主題為「窯火閃光」。之後經由74藝術中策展於台中歷史古蹟摘星山莊丶梧棲文化出張所,展出均深受好評。

謝嘉亨受74藝術中心之邀展出個展,主題為「窯火閃光」。圖/74藝術中心

謝嘉亨的學經歷相當豐富,但個性十分平易親和。圖/74藝術中心


謝嘉亨的閃光釉技法

閃光釉是一種高溫燒製的陶瓷釉料,其特點在於其表面反射光線時會出現閃爍或金屬光澤。謝嘉亨精通於閃光釉的配方和燒製技術,他深入研究各種原料和燒製條件對於釉料效果的影響,並透過反覆實驗和調整,創造出獨特而豐富的色彩變化。

謝嘉亨的閃光釉技法可謂是西班牙的國寶他將之運用在陶藝上,色澤如金屬般斑爛,難度非常高。圖拍攝/金小編


他的作品以其釉面的細膩和豐富性而著稱,每一件作品都呈現出不同的光澤和質感,使觀者仿佛置身於一場光影的饗宴中。謝嘉亨的閃光釉作品不僅在色彩上豐富多樣,而且在形態和造型上也展現出高度的美學追求和創意表達。

謝嘉亨的閃光釉技法可謂是西班牙的國寶他將之運用在陶藝上,色澤如金屬般斑爛,非常漂亮。圖拍攝/金小編

謝嘉亨最著名的五O三五分火車栩栩如生,是以一比一的等比縮小版陶製品,作工相當精密。圖拍攝/金小編


謝嘉亨在陶藝火車上的貢獻

謝嘉亨除了在創作上的成就外,也積極參與和推動台灣陶藝藝術的發展。他目前擔任臺灣工藝之家協會理事長丶工藝聯盟總會常務理事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藝學會IAC藝術家會員,並多次參與國內外的陶藝展覽和交流活動。他以自己的作品和經驗,啟發和影響了許多年輕一代的陶藝家,推動了整個行業的進步和創新。

在陶藝火車的推廣中,謝嘉亨是一位積極參與者和推動者。陶藝火車是一種特殊的陶藝創作空間,通常是以移動工作室的形式,讓陶藝家可以在各地進行創作和交流。利用陶藝火車這一平台,與其他藝術家和大眾分享他的閃光釉技法和創作理念,促進了不同文化和藝術觀念的交流和碰撞。謝嘉亨的努力和貢獻使得台灣的陶瓷藝術在國際舞台上獲得了更多的認可和欣賞。


2.程逸仁的AI機器人陶藝啟思

程逸仁作為一位現代陶藝家,不僅在傳統技法上有深厚造詣,還以他獨特的創作視野探索當代議題,其中包括人工智慧(AI)。他的陶藝作品不僅展現了對AI議題的思考與探索,還通過陶瓷藝術表達了對這一主題的深刻理解和詮釋。

程逸仁受74藝術中心之邀展出父子聯展,主題為「創藝啟程」。(展區:一德洋樓/74藝術中心策展)圖拍攝/金小編


之前陶藝家程逸仁與黃玉英便受到74藝術中心創辦人李文武之邀在74藝術中心蒞展,後又至南崁兒童藝術村父子聯展。2024年程逸仁再度以AI機器人為主題,在台中巿歷史建築一德洋樓展出新作。主題「創藝啟程」,作品在視覺表現上顯得格外獨特。他選擇利用陶瓷的質感和色彩來呈現人工智慧的概念,如使用金屬色釉料或者冷色系的釉料來突顯科技感。形態設計受到科技元素的啟發,機器人未來是否取代人類的迷思,這些設計不僅展現了他對現代科技的理解,還能夠引發觀眾對AI發展的思考。

程逸仁新作機器人造型充滿時代感,是很現代科幻的陶製作品。圖拍攝/金小編

程逸仁新作機器人造型充滿時代感,是很現代科幻的陶製作品。圖拍攝/金小編


程逸仁的作品在AI人工智慧相關議題上的表達更是深刻而具有思想性。他通過作品的姿態、表情或者紋飾來探討AI對人類生活及社會結構帶來的影響,例如通過對比鮮明的色彩或者比例來反映出科技與人性之間的矛盾與融合。這些作品不僅在美學上引人入勝,還能夠啟發觀眾對於科技進步對於個體與社會的深遠影響進行深入的思考。


3.陳良柏:生活行腳哲學陶藝家

陶藝家陳良柏近年來的創作展現了他對於自然美與人文情懷的深刻理解和獨特表現。他以其精湛的陶藝技藝和對材料的細膩把握,創造出一系列充滿生命力與靈性的作品,深深吸引了觀眾的目光和心靈共鳴。2022年受74藝術中心之邀舉辦個展,主題「金生水」陳良柏陶藝創作個展。之後,也在台中巿定古蹟摘星山莊丶一德洋樓丶桃園南崁兒童藝術村展出,作品也是深受好評與被典藏。

陳良柏受74藝術中心之邀展出個展,主題為「金生水」。圖/74藝術中心

陳良柏受74藝術中心之邀展出個展,經歷非常豐富。圖/74藝術中心


陳良柏的作品在表現手法上注重對情感和精神世界的探索,從他的作品中常常透露出濃厚的人文情懷和思想深度,通過造型或抽象形象來表達情感的豐富性和靈魂的想望。這些作品不僅僅是陶藝品,更是一種思想的延伸和心靈的抒發,能夠觸動觀眾內心深處的共鳴。

陳良柏的創作「心有千千結」,傳達一種人遇困境自我解脫的哲學。(展區:摘星山莊/74藝術中心策展)圖拍攝/金小編

陳良柏創作以生活週邊物件為發想,隨手用過便丟棄的瓦楞紙也能再利用成另一種新可能。(展區:摘星山莊/74藝術中心策展)圖拍攝/金小編

陳良柏的陶藝創作,希望以傳統為基礎再發想創新。(展區:一德洋樓/74藝術中心策展)圖拍攝/金小編


陳良柏的陶藝創作在傳統與現代的融合上顯得特別突出,將古老的陶瓷技法與當代的設計風格結合,創造出獨特而具有時代感的作品。這種對於傳統工藝的尊重和對創新的追求使得他的作品既保留了濃厚的文化底蘊,又具有現代社會的生活氣息,深受觀眾和收藏家的喜愛與推崇。


台灣工藝陶藝之美讓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台灣的陶藝技術在雨後春筍裡成長,百家爭鳴中開花結果,這是一件可喜的現象。陶器在生活裡不僅是用具,它還是一種可以邊喝邊欣賞的藝術。又或者,以藝術欣賞的美學角度,每一件由陶藝者手中揑塑而成的作品,或多或少都在傳達著他們內心對環境的感受,或者人文議題的關懷,又或者是對生命的省思。因此,陶藝的美,不僅是可觸摸的感官體驗,它還是形而上人生哲學。如果您也喜歡陶藝帶來的愉悅與冀望,歡迎點擊74藝術中心官網,這裡會有最新不同的展演消息告訴您,也期許能將陶藝之美成為您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呼吸一樣。



留言


​聯繫藝術家

感謝您提交以上資訊,我們會盡快與您聯繫。

bottom of page